专家解读雾霾天:二次生成颗粒物占很大比重

2013年01月30日17:11  北京晚报

  针对我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的雾霾天气,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所长孙俊英、副所长王亚强研究员进行了解读。

  王亚强介绍说,“构成雾霾的气溶胶本身是很复杂的,气溶胶(颗粒物)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次排放和二次生成。一次排放是指污染源直接向大气中排放颗粒物。二次生成是指污染源排放的气态化合物在大气中经过了大气化学的反应过程转化为颗粒物,例如二氧化硫气体转化为硫酸盐颗粒物。与一次排放相比,二次生成的颗粒物通常粒径更小,而且占有很大的比重。”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孙俊英解释说,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PM2.5从何而来?王亚强介绍,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的燃烧活动,从工业生产燃煤、汽车尾气、烧秸秆,到人们烹饪做饭、抽烟、甚至使用发胶,都会产生PM2.5。

  “最近雾霾天气非常受关注,气象部门通过能见度,人工和器测手段都可以监测雾霾天气现象。目前,全国2千多个气象站都有包括雾霾等天气现象的监测,供气象台统计雾霾的强度和范围。”王亚强介绍说。

  他特别指出,“霾和轻雾,肉眼很难区分,能见度范围是一样的,主要区别在于能见度的降低是否主要由颗粒物造成的。对于观测员来说,需要仪器监测的颗粒物浓度数据作为参考,来区分轻雾和霾。”王亚强表示,对于PM2.5的监测,气象部门的监测站在郊区比较多,侧重于研究大气成分的天气气候效应,需要了解大气本底的状况。环保部的监测站点在城区比较多,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气象部门也在增加这方面的监测。“我们关注的是雾霾的天气现象,环保部门关注的是空气质量。”

  对于大家质疑的美国大使馆的监测数据与国内的差别,王亚强解释说,目前我们的仪器跟国外区别不大,都是经过国际认证,但仪器不同,观测数据都会有一些差别,同时仪器的维护和标定都会影响观测结果。

  孙俊英指出,雾霾有一些也是远距离输送过来的,比如河北等地的污染物也可能传输到北京,虽说北京当地的霾主要是北京本地的排放,但区域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所以在防治雾霾的时候,应该加强区域联动,共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记者 蔡文清)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SN052)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重庆不雅视频爆料人:另一厅官涉案
  • 体育中国女篮总决赛球迷群殴裁判 湖人3连胜
  • 娱乐郑伊健蒙嘉慧结婚 感恩:人生新阶段
  • 财经重庆不雅视频做局者曾连获市政大单
  • 科技深圳宝安区司法局公款买手机:25台16万
  • 博客马未都:《007》情节漏洞百出
  • 读书一生仇未报:林彪军事生涯最耻辱经历
  • 教育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北大清华人大居前三
  • 育儿家乐福购物车冲下扶梯女童被摔伤(图)